个人简介
戴觅,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联储纽约银行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奖、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彭年杰出青年教师奖、陶大镛基金青年英才奖。2021年破格晋升教授,连续两次获得经管学院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矢志不渝·逐梦之旅
看到戴老师那令人羡慕的奖项,我们不由得向老师询问其“神秘的”求学历程。戴老师腼腆地笑了笑,随后谦虚地说道:“其实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但遗憾的是当年的分数和北大的分数线还是差了一点。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川大上学的时候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科研上,所以成绩还算理想。在本科期间,我也尝试过各种其他的工作和活动,但最后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科研。在大三的时候,我恰好得知有一个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在的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夏令营”的机会。当时这个获得这个名额要求成绩排名在年级前三。幸运的是我刚好符合要求,所以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最后终于如愿去了北京大学读书。能在北京大学读博士,也算是圆了我一直以来的‘北大梦’。”
纵观整个的学习经历,戴老师向我们总结并分享道,机遇真的很重要,机遇到来以后能把握住也很重要。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有长远的目标,持续的积累和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精益求精·外出深造
作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者,戴老师少不了出国交换和访学的经历。谈起外出访学的经历,戴老师的眼中闪烁起了炽热的光芒,仿佛又变成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戴老师回忆起自己的两次赴美访学经历。第一次是读博期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持续了一年;第二次是任职之后作为美联储纽约银行访学学者赴美,访学时长一个月。去美国访学的初衷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国际领先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二是体验一段不一样的异国生活。访学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近距离看到好的学术研究是怎么产生的,而不仅仅是阅读文献这样的学术成品。
问及哪一次出国学习经历对戴老师的人生的影响更大,戴老师感慨还是第一次访学意义更大些。“在哥大留学期间,我体会到了大学里独特、自由而又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和那里的同学、老师们交流了很多,碰撞出了很多思维火花。在学校,有很多小咖啡馆,里面有学生也有老师。他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喝着香浓的咖啡,讨论着学术问题,那种氛围很舒服。另外,我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在这次访学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结识的一些学者有的成为了后来的科研伙伴,这些都是宝贵的学术资源。”
戴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与哥大的一段缘分,“当年能去哥大是我在北大参与一场活动时接待了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当时我们两人相谈甚欢,我还做起了导游带他在北京城游玩。后来可能他对我青眼有加,提供了访学机会。这位老师是我后来在外访学时的导师,也是现在合作的科研伙伴。”
钟情科研·执笔从教
谈起自己当年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戴老师的目光变得从容而坚定。在川大读书的时候,戴老师逐渐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在于科研,所以最后选择了从教道路。毕业以后,戴老师收到了很多录取通知,最终出于两方面的考量选择来到北师大。一方面是师大为青年老师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并没有很大的课时压力;同时学校提供了一系列进行科研的良好条件。“我性格偏安静,享受做研究的过程,所以北师大是我的首选。另外,北师大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知名度也是我选择师大的原因之一。”
北师大里的学生多多少都会有一个“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梦想,戴老师贴心地为我们揭秘在北师大当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职业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没有硬性的朝九晚五,没有强制性的加班,所以工作时间都是被高效利用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自由支配时间也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很明确的界限。特别是在学术环境竞争相当激烈的现在,为了科研成果,老师们的工作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我们可能会看文献查资料到很晚才休息,周末或许还在做研究。听起来似乎也挺累的,但是无论对于哪个行业,如果你想做好就没有不累的。当然,最后能否坚持下来,并战胜这些疲惫还是看你有多热爱这份工作。喜欢就不会只感觉到累,而是乐此不疲。”
了解到戴老师在2021年春季学期牵头,举办了名为“新外19号读书会”的文献阅读分享活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每学期的特色活动。读书会举办第一季就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响,我们不由得问及戴老师举办读书会的初衷,戴老师向我们分享道:“做学术研究并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需要交流与讨论。原本闭塞的思路或者困惑的问题或许通过交流讨论就能迎刃而解。我们的硕博生需要多一些能够交流的平台。”读书会第一季吸引了许多同学们加入,甚至许多其他学校的同学也被吸引来旁听,读书会的文献分享报告也被同学们在社交平台广泛转发阅读。今年4月份,第二季的新外19号读书会也将再次启动,戴老师也表示非常期待同学们的加入。
力学笃行·学业建议
谈及学业与生活方面的建议,戴老师沉思了片刻,在脑海里快速翻动着几十年科研和求学的经历,随后他认真地向我们总结了两点心得。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因为无论将来从事哪一方向,如果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面对机会和选择时就会更加从容。如果想要工作,就要多去实习多培养自己相关的能力;如果想要保研、走上学术道路,就需要跟着老师写论文和做项目,保证自己的成绩优秀。
其次,把握住本科学习的这些时间,在本科期间尽自己全力地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经管院的学生不仅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也可以涉猎人文、哲学乃至理科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因为当度过本科以后,各种压力扑面而来,就很难再抽出来时间来静心读书。到了那时候,做事情就都会有更强的功利性,再培养兴趣或者是拓展知识面就变得更难。本科阶段的同学们还处于三观进一步建设的阶段,读一些“无用之书”拓展眼见和学识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有一些知识和书籍看似无用,实则有用。很多专业东西可能仅仅服务于以后读研或是走上学术岗位。如果不从事学术研究,专业知识或许还不如一些额外的经验和见识有用。“在还没有完全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多读书百利无一害。”
拳拳之心·殷切相告
作为一名老师,总会对自己的学生和后辈有一些期望。而当我们以为戴老师会语重心长的表达自己的期望的时候,他却突然调皮地笑了笑,温柔地说道:“其实我并不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做什么,因为人各有志,你们能做自己就是最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找到自己觉得真正有意义的,让自己觉得不虚度此生的事情。当然,作为一个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如果我能有幸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或者经验教给学生,并看着他们走上科研的道路,我会非常欣喜。”
采访的尾声,戴老师也向所有北师大学生深情讲到: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
结语:
少年时,为了梦想卧薪尝胆;青年时,沉迷研究韦编三绝。埋身书海,不顾一切喧嚣;投入生活,尽染人间烟火。在采访中,老师与我们无话不谈,认真详细地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真诚地给予我们中肯的学业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如今内卷内耗的大环境下,许许多多的青年学生都在青春的样貌下藏着衰老的灵魂,戴老师内心的热情仿佛让我们又充满了活力。时光荏苒十余稔,从未带走他分毫少年气,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仍然向往着自由与爱,仍然保持着灵魂的可爱。在此,衷心希望戴老师保持这份可爱与平和,永远热情地追寻自己内心的自由与爱。